|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路聯:萬科事件不是一件壞事(圖)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萬科事件到目前為止已經超出了一般的並購、收購的范疇,從公司治理、內部人控制到控制權的爭奪,以及金融政策等,特別是市場上各種不同聲音,討論的范圍、內容都比較廣泛,也比較深刻。


  

  股權大戰或倒逼萬科改善內部治理水平(圖源:VCG)


  華夏時報刊發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企業兼並重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長路聯的文章認為,對整個事件應有四個觀點:第一,這個事件對萬科本身來說,不是一件壞事,是對萬科品牌、萬科公司價值的一次再發現,對於整個萬科團隊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現在這麼多人認可這個團隊,認可度高到這種程度;事件經過這麼長時間,相信萬科內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加強,某種程度上也是倒逼。

  第二,無論這個事情的結果如何,對寶能來說更不是壞事。免費的廣告效應,在資本市場和整個事件過程當中,寶能的運作能力與水平,對寶能集團來說是加分的。

  第三,對其他機構投資者包括中小投資者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萬科價值的再認識與股價整體上個台階等,對投資者都是有益的。


  第四,對於監管層面、大股東、管理層,包括對從事中國資本市場研究的專家學者認真地上了一課,特別是最近幾個月,大量的觀點都出來了。

  整個萬科事件的過程當中,只有華潤和王石本人是減分的。


  長期以來,好多專家學者認為萬科本身這種股權結構、公司治理方式是中國的一種典范、一種榜樣,但是,認為萬科這種管理團隊和大股東的關系是不正常的,為這個事情的發生早就埋下了隱患,就是因為大股東和管理團隊長期的這種關系才造成如今的局面,沒有這種關系,也就沒有寶能舉牌事件。這麼多年來,華潤不參與、不派人,也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

  萬科發展到今天,並不全是管理團隊的因素發展得這麼好,至少有三個重要的因素來保證萬科這麼好的業績:首先是這十多年來的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第二,管理團隊的治理水平;第三,就是特殊的股權結構下的大股東華潤央企背景。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

  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的好多企業家,都喜歡自己擁有國企的背景,這是當時發展的客觀情況,從這點上來說,理解王石為什麼當時沒有持有股權的主觀原因。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中國發展環境和現狀來說,王石走的這條路,並不是每一個創業人都有條件能走的發展模式,王石是幸運的,就拿房地產行業來說,有那麼多房地產企業,他們這麼多年來投向房地產的整個融資成本是多少?萬科,首先擁有國企大股東的招牌,其次還是最早的上市公司,與其他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的差距超過利潤的50%了。正是以上這種特殊性讓王石團隊有相當大的精力來抓公司內部治理和管理,才有今天大家認可的管理團隊,有的老板想抓抓不了,大部分房地產老板的精力都用在解決資金上了。

  到今天為止,整個事態還不清楚,還在進一步發展,但是,路聯認為有幾點是可以預測的:第一,萬科事業合伙人團隊對公司的控制力會逐步減少,王石本人會逐步退出萬科董事會;第二,主要股東對萬科的影響力逐步加大,寶能會有董事進入萬科董事會;第三,這個事件過後,不論是華潤、寶能或新的股東,誰做萬科第一大股東,誰做第二大股東,沒有太大意義了,萬科最後會形成幾大股東共同負責的股東結構,而且會共同控制董事會;第四,這事件一定會倒逼萬科的轉型。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snailiving 2016-07-23 19:45
    又******收人錢財, 替人鼓吹的專家。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7 秒